高适感念知己的知遇之恩从军塞外,赴任途中写下一诗,豪情满怀

腾讯网   2023-08-05 17:47:30

高适感念知己的知遇之恩从军塞外,赴任途中写下一诗,豪情满怀

品经典诗词,讲历史故事,玲子欢迎您的光临。

前言


(相关资料图)

二十解书剑,西游长安城。

举头望君门,屈指取公卿。——唐 高适《别韦参军 节选》

二十岁的高适与年轻时的李白一样自负,他踌躇满志,天真地以为凭借自己的文韬武略,就一定能在长安建功立业。
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高适不会料到,46岁之前,这条路于他而言,会有多么曲折漫长:投谒无果,科举落第

困居淇上,躬耕陇亩,年华老大,依旧壮志难酬,报国无门,幸运的是,46岁这年,他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张久皋。

张久皋是宰相张九龄之弟,彼时任睢阳太守,他赏识高适的人品才华向朝廷举荐他,高适得以中第,并被授予封丘尉。

乍可狂歌草泽中,宁堪作吏风尘下?”,三年任职期满,心怀鸿鹄之志的高适毅然辞去封丘尉一职,他更想立功域外。
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。唐玄宗天宝十一年(752年)秋,49岁的高适得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的青睐,被召为幕府掌书记。

长策当须用,男儿莫顾身。”,和张久皋一样,哥舒翰亦是高适的伯乐,因为他的引荐,高适的人生才得以与众不同。

投身戎旅,以身报国,这年的秋冬时节,高适辞别故乡和亲人,踏上了塞外从军的旅程,《登陇》一诗即作于途经陇县时。

陇头远行客,陇上分流水。

流水无尽期,行人未云已。

浅才通一命,孤剑适千里。

岂不思故乡?从来感知己。 ——唐 高适《登陇》

简译

我这个远行之人,站在陇山之巅,看着陇水四散分流而去,心潮澎拜。

百川归海,流水从来没有间断的时候,羁旅之人更难停下奔波的脚步。

我才疏学浅,只适合做一个小官,承蒙您相召,我仗剑天涯不惧孤单。

山高水远,背井离乡,怎会不留恋故土亲人?皆为感念您的知遇之恩。

赏析

离魂莫惆怅,看取宝刀雄!”,唐天宝十一年(752年)秋,李侍御奉命出使安西,高适在长安为其饯别,并作《送李侍御赴安西》相赠。

高适辞官后居长安,这年,他接连送友人从军塞外,写下多首格调雄健文势高扬的赠别诗,既是勉励友人立功边塞也是自勉,足见其胸襟抱负。

幕府作才子,将军做主人。”,此年的秋末冬初,高适终于夙愿得偿,他也踏上了从军的征程,从长安启程,前往千里之外的河西节度使治所。

蹉跎半生,年近五十,才得到这个建功立业的机会,高适心绪难平,途经陇县时,他登陇山,望陇水,写下此诗,抒人生豪迈,感哥舒翰知遇之恩。

陇头远行客,陇上分流水。”,前两句写孤身远行,长安距甘肃武威千里之遥,长路漫漫,纵然是豪迈如高适,登高远眺,亦不免有孤寂之感。

“陇头”指陇山,在今陕西省陇县的西北,是去往甘肃的必经之地,据《三秦记》所载,陇山之巅有清泉若许,水流四溢,“远行客”是诗人自指。

南北朝诗人沈约曾写下“西征登陇首,东望不见家。”的诗句,以此来抒发远征之人的思乡之情,高适此诗中写登陇山,与沈约诗意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流水无尽期,行人未云已。”,三、四句承前两句之意,继续写羁旅之愁,水流不尽,行程不尽,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,前行才会遇见更好的自己。

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,百川归海,时不我待,面对潺潺流淌的清泉,除了思乡的不舍之情外,高适思索更多的,应是人生的价值。

浅才通一命,孤剑适千里。”,五、六句写仗剑天涯,抒发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,“浅才”即微才,是谦辞,“”是官阶。“一命”为最低级的官。

哥舒翰举荐高适为左骁卫兵曹,令其在自己的幕府任掌书记,这是重要的文职军官,其职位仅次于判官,所以,诗人说自己是“浅才”亦不过是谦词罢了。

高适这个人耿介正直,性情豪迈旷达,有雄心壮志,更兼游侠的气质,所以,当哥舒翰一声召唤,他就义无反顾地踏上征程,不畏惧山长水远,前路漫漫。

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。”,结尾两句抒发对哥舒翰启用自己的感激之情,哥舒翰成全了高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理想,于高适来讲,这是知遇之恩。

张久皋欣赏高适的诗情,成全了他的仕途之梦,哥舒翰青睐高适的豪迈,成全了他投笔从戎的理想,二人皆是高适的伯乐,因为他们 ,高适也成全了自己。

高适此诗前四句写羁旅之愁,抒发思乡之情,后四句写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,和对知己引荐自己的报答之情,为报知遇之恩,不惧背井离乡,哪怕肝脑涂地。

写在后面

韩愈在《马说》一文中叹曰:“千里马常有,伯乐不常有。”,高适何其幸运,人生过半,接连得到两位伯乐的赏识,从而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后半生。

而且,因为哥舒翰不遗余力的四处推荐,高适还得到了唐玄宗的信赖和器重,52岁时得以官拜左拾遗、转监察御史,安史之乱时辅佐哥舒翰镇守潼关。

哥舒翰家境富裕,四十多岁才入伍从军,而后因为战功卓著屡获升迁,官至太子太保、御史大夫,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,哥舒翰和高适都是侠义心肠。

哥舒翰曾得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提拔重用,王忠嗣被奸臣弹劾下狱时,是哥舒翰不惧皇威,极力在唐玄宗面前为其陈述冤情,王忠嗣从而得到从轻发落。

高适同样具有哥舒翰的侠义果敢,在哥舒翰兵败被俘遭难时,是他挺身而出赶回京城,在朝堂还原事情的前因后果,从而让哥舒翰得到了该有的名誉。

高适与哥舒翰互为知己,双向奔赴彼此成全,高适不仅是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,还因军功得以封侯,《旧唐书》称:“有唐以来,诗人之达者,唯适而已。”

功名万里外,心事一杯中。”,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,因为建功边塞,高适成就了长安梦,他豪迈乐观,坚韧不拔,诗如其人,他的诗歌昂扬着盛唐的时代精神,积极上向,激励人心……

参考资料

《旧唐书 高适传》

注: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,谢绝搬运和抄袭,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,如有不妥联系删除,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。

猜你喜欢
最新资讯